• 欢迎访问广州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广州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州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联系我们:  020-85163352

距4月自考准考证打印5

距2024年4月考试时间15

考生服务:

  • 考试安排|
  • 自考培训|
  • 所在位置:广州自考网 > 自考试卷 > 2021年10月广州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题及答案(1)

    2021年10月广州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题及答案(1)

    2021-10-08 09:39:30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导读】2021年10月广州自学考试即将开始,下面广州自考网为考生解答:2021年广州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题及答案(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刺人而之,日,“非我也,兵也”

      3.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A.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B.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C.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D.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4.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5.《论毅力》引用孟子的话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是为了强调

      A.人生必有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B.毅力大小不同则效果必有差别

      C.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成功

      D.有毅力就成功,无毅力就失败

      6.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7.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指的是

      A.崇尚专制与暴力

      B.贪图安逸与享乐

      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D.相信死后灵魂仍活着

      8.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

      A.坚持科学认知态度

      B.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C.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D.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9.《容忍与自由》论析"绝对之是"时援引的事例是

      A.胡适痛骂《西游记》

      B.孔子诛少正卯

      C.高尔文烧死科学家

      D.陈独秀提倡白话文

      10.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11.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2.《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13.《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14.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5.《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16.《容忍与自由》一文认为“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

      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

      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17.“咬文嚼字”四字要求我们

      A.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品味欣赏

      B.在阅读作品时要严肃而挑剔

      C.不要过于苛求别人的创作

      D.在阅读和写作时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18.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小说

      B.史论

      C.辞赋

      D.奏疏

      19.《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咬文嚼字”表面上是斟酌文字,实际上是

      A.确立中心论点

      B.调整思想感情

      C.安排层次结构

      D.选择表现方法

      20.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1.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22.《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A.以民为本

      B.完美人格

      C.中庸之道

      D.和而不同

      23.《吃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巧设陌生化的比喻

      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

      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

      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

      2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6.《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7.《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与演绎法

      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

      D.对比法与例证法

      28.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

      A.多听不同意见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认知态度

      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29.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0.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

      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B.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

      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D.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31.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32.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话中所得到的主要启发是

      A.宽容

      B.安慰

      C.责任感

      D.幽默感

      33.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34.《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35.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36.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7.《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38.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9.《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40.《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层递

      B.正反对比

      C.顶真

      D.比喻

      41.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42.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

      A.盛与衰

      B.忧劳与逸豫

      C.满与谦

      D.天命与人事

      43.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的是

      A.朱自清

      B.王蒙

      C.朱光潜

      D.宗白华

      4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

      A.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

      C.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

      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

      45.《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

      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B.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

      46.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47.胡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性心理习惯是

      A.年轻气盛

      B.过分自信

      C.喜同恶异

      D.思想偏激

      48.《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

      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D.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49.《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

      A.不正当娱乐泛滥

      B.求学为升官发财

      C.不尊重师长学友

      D.不注重购置书籍

      50.《吃饭》中,用音乐与烹调来阐发“和而不同”的治国道理,这种联想方式是

      A.时间统一性联想

      B.对比联想

      C.地点统一性联想

      D.相似联想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

      2.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成语格言有

      A.五十步笑百步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咬文嚼字》

      4.下列《吃饭》一文中论据之间,构成相似联想关系的有

      A.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

      B.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C.艺术上,以实用掩饰享乐

      D.政治上,以民意掩饰野心

      E.哲学上,以实用掩饰玄想

      5.《我的世界观》阐述了爱因斯坦的

      A.教育思想

      B.人生观念

      C.政治思想

      D.科学贡献

      E.宗教感情

      6.下列作家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

      A.梁启超

      B.胡适

      C.朱光潜

      D.鲁迅

      E.钱钟书

      7.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8.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

      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9.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10.《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E.驳论法

      11.《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A.排比

      B.比喻

      C.反诘

      D.对比

      E.夸张

      1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3.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精神的有

      A.《容忍与自由》

      B.《吃饭》

      C.《我的世界观》

      D.《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E.《咬文嚼字》

      14.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咬文嚼字》

      15.对《吃饭》主题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有

      A.“吃饭”实指现实生活中的“吃饭”

      B.作者的意趣不在“吃饭”本身

      C.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

      D.本文由“吃饭”引发的议题很广泛

      E.本文涉及社会人性世态诸相

      16.《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

      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改良讲义

      D.添购书籍

      E.敬爱师友

      17.下列符合《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观点的是

      A.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

      B.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根本方法

      C.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点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D.文中通过“我”与“你”的“对话”展开说理

      E.文中不只采用了例证,还采用了引证、类比论证等多种方式

      18.《秋水>一文中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似礨空之在大泽

      C.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D.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E.伯夷以辞自多,仲尼以语自多

      19.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类比论证方法的有

      A.庄子《秋水》(节选)

      B.梁启超《论毅力》

      C.胡适《容忍与自由》

      D.钱钟书《吃饭》

      E.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20.下列作品,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

      E.《张中丞传后叙》

      三、词语解释题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秋水》)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五代史伶官传序》)

      4.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6.观于大海,乃知尔丑(《秋水》)

      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8.譬如平地。(《论毅力》)

      9.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10.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1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

      1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全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1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秋水》)

      14.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秋水》)

      15.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秋水》)

      16.以为是殆幸运儿(《论毅力》)

      1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19.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论毅力》)

      2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四、简析题

      1.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态度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

      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的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了。

      ——选自《容忍与自由》

      (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

      2.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说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这里采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修辞手法?

      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问:

      (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说明它的直接作用。

      (2)庄子展示这两种景象以及河伯态度的转变,主要是想,暗示怎样的哲学道理?

      (3)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道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选自《我的世界观》

      (1)作者的人生观是什么?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

      (3)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演讲风格?

      7.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选自《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1)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

      (2)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3)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8.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一选自《论毅力》

      (1)作者在这里罗列了几种人的几种结果?

      (2)作者意在突出哪种人?由此可见,本文的核心论点应当怎样表述才更确切?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2.D3.B4.D5.D6.D7.B8.D9.D10.B11.A12.A.13.D14.A15.B16.D17.D18.B19.B20.A21.D22.D23.A24.D25.C26.A27.C28.A29.B30.D31.B32.A33.B34.B35.D36.A37.D38.C39.B40.D41.D42.D43.C44.A45.B46.C47.C48.D49.B50.D

      二、多项选择

      1.BE2.BCD3.CD4.ABCDE5.BCE6.BD7.ABC8.DE9.BE10.ACD11.ABCD12.BCDE13.ACD14.CD15.BCDE16.ABE17.ABCD18.ABC19.ABD20.AC

      三、词语解释

      1.不王者:不能称王的

      2.已:停止

      3.方:当……时

      4.凶:灾凶,此指饥荒。

      5.斯:这样

      6.丑:鄙陋

      7.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8.平:填平

      9.时:按季节。灌:注入。渚崖:水洲岸边。

      10.东面:脸朝东。

      11.旋:转;转变。望洋:仰视的样子。

      12.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穷:尽。殆:危险。长:长久,永远。

      13.以: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14.方:正。见少:所见甚少。奚以:何以,怎么。自多:自我夸耀。

      15.卒:“尽”。

      16.殆:大概是

      17.积于忽微: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困于所溺:因沉溺迷恋的事物而陷入困境。

      18.曳兵:拖着武器。走:跑,这里指逃跑。

      19.参伍:交相错杂。

      20.检:约束,制止。涂:通“途”。

      四、简析题

      1.(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答: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

      答:为事实论据提供了归纳论证的小前提来证明论点。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归纳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归纳出论点。

      (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

      答:体现了一种“大家风范”,作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坦诚地进行自我反思,以身说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极具亲和力;作者不摆理论架势,将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话之中,易被读者接受,这种“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极高境界。

      2.(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以伊尹等为例,阐述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举例论证法、引证法。

      (3).这里采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修辞手法?

      答:相似性联想;比喻。

      3.(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说明它的直接作用。

      答案:所描绘的两种景象:一是有限的黄河秋水暴涨,二是无限的大海。这两种景象之间的关系是:对比。这个对比的直接作用:构成了河伯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事实基础。

      (2)庄子展示这两种景象以及河伯态度的转变,主要是想,暗示怎样的哲学道理?答案:这两种景象的对比和河伯态度的转变,都昭示出一个基本道理:广大的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3)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答案:所包孕的成语:望洋兴叹。

      4.(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答案:这段文字的主旨: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故而是有限的。三个层次的大意:“井蛙”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夏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曲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案:一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形象化;二是运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层次清楚,说理有气势。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亦称为比喻论证法。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答案:所包孕的成语:井底之蛙。

      5.(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

      答:中心句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本段有五层意思。第一层写要发展蚕桑;第二层写应发展家禽的养殖;第三层写发展农业;第四层写要注重教育;第五层总结以上内容,指出只要按以上要求去做,王道理想定会实现。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答:提出了四条措施:发展蚕桑、发展家禽的养殖、发展农业、注重教育。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答:这段话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注重教育等三个方面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本段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

      6.(1)作者的人生观是什么?为什么?

      答: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因为作者认为“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2)作者为什么“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

      答:因为作者认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作者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3)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演讲风格?

      答:体现了作者清纯朴实、深刻锐利、坦诚自然、洞明清晰的演讲为文风格。

      7.(1)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

      答:“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体现人的认识受时空限制;“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体现了人的认识要受智能限制。

      (2)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克服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3)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比较法。

      8.(1)作者在这里罗列了几种人的几种结果?

      答:作者罗列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

      ①志力薄弱之士,一挫而退;

      ②志力次弱者,再挫而退;

      ③志力稍强者,三四挫而退;

      ④志力更稍强者,五六挫而退}

      ⑤志力至强之人,方有“善于其终”的可能。

      (2)作者意在突出哪种人?由此可见,本文的核心论点应当怎样表述才更确切?

      答:作者意在突出“志力至强之人”。由此可见,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层递性比较法。

    更多有关广州自考相关解答,敬请关注广州自考网,也可加入考生交流群,期待您的到来!

    上一篇:2021年10月广州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6)
    下一篇:2021年10月广州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题及答案(2)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